strong>《秋夜寄邱员外》
strong>作者:韦应物 (唐代)
君属秋夜,
步咏凉天。
山松子落,
人应未眠。
strong>注释:
. 邱员外: 指丘丹(当时写作“邱”,与“丘”同)。丘丹是唐代诗人,苏州嘉兴(今属浙江)人,曾任仓部员外郎,此时正隐居于临平山(在今浙江余杭东北)学道。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时,与他时有唱和。
. 属 (zhǔ): 正值,适逢。
. 咏: 吟咏。这里指在凉爽的秋夜,一边散步一边吟诗或思绪万千。
. 幽人: 幽居隐逸之人,指丘丹。
. 应未眠: 想来还没有入睡吧“应”字带有揣测、思念的意味。
strong>译文:
这秋凉的夜晚,我深深地思念着你;
自散步在寒冷的夜空下,不禁沉吟徘徊。
静空旷的山中,(想必)松子不时掉落;
此刻)隐居的你,大概也还未曾安眠吧
strong>赏析:
首诗是韦应物寄赠友人丘丹的一首五言绝句,表达了诗人在秋夜对隐逸友人的深切思念。
. 情景交融,点明时令与心境:
首句“怀君属秋夜”,开门见山,点明思念的对象(邱员外/丘丹)和时节(秋夜)。秋夜本就容易引发人的寂寥、思念之情,为全诗奠定了清冷悠远的基调。
次句“散步咏凉天”,承接上句,描绘诗人的行动:因思念友人而无法安眠,起身在寒凉的秋夜里独自散步沉吟。一个“凉”字既写天气之寒凉,也暗含诗人此刻心境之孤寂。
. 虚实结合,悬想友人境况:
后两句“空山松子落,幽人应未眠”是神来之笔。诗人将自己置身的环境(散步沉吟的庭院秋夜)与千里之外友人隐居的环境(幽静空山)巧妙地联系起来。
第三句宕开一笔,悬想友人所在的临平山:“空山松子落”。这既是想象中的实景描写(空寂的山中,夜深人静时松子坠落的细微声响清晰可闻),更是烘托出友人居所环境的极点清幽、空寂、远离尘嚣。
第四句“幽人应未眠”则是由此环境天然生发的联想:如此幽静空灵的环境(松子落反衬其静),这位隐逸的高洁之士(幽人),此刻大概也和我一样,并未入睡吧一个“应”字,充满思念的笃定和情感的默契,仿佛两颗心灵跨越空间在寂静的秋夜里产生了共鸣。
. 艺术特色:
语言简淡,意境深远: 短短二十字,用语平实质朴如话家常(怀君、散步、松子落、未眠),却营造出极其深远、空灵的意境,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禅意。
以景衬情,以动写静: “空山松子落”堪称写静的经典。松子落地的细微声响,不仅没有打破夜的寂静,反而更加衬托出山林的空寂幽深,也暗示了时刻的流逝和环境的清冷。这种极点的静,正烘托出友人隐逸生活的孤高和自己的思念之深。
情感真挚,含蓄隽永: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,没有直抒胸臆的呼号,而是融入秋夜的漫步、对环境的悬想之中。通过“应未眠”的揣测,表达出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深切的关怀,余韵悠长。
时空的联接: 前两句写自己(实),后两句写友人(虚),通过秋夜、凉天、未眠、松子落等意象,将相隔两地的两个场景、两颗心灵紧密联接在一起,仿佛共处于一个清寂的宇宙之中。
秋夜寄邱员外》是一首情韵悠长、意境空灵的五言绝句。它通过秋夜漫步这一寻常举动,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融入清凉空旷的秋夜背景和想象中的“空山松子落”的极点幽静之中。语言简淡天然,却达到了“语淡而味终不薄”的境界,充分体现了韦应物诗歌“高雅闲淡”的特色,是唐代山水隐逸诗和友情诗中的精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