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_得癌很灵_引众怒

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”得癌很灵”引众怒

事件回顾:差评竟遭恶毒诅咒

近日,福建泉州一家小吃店老板因用”会得癌症”回怼顾客差评登上热搜。这并非孤例,杭州某网约车也被曝出张贴”差评者得癌症”纸条。当消费者遭遇”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得癌很灵的”事件时,商家这种极端行为不仅令人愤慨,更涉嫌违法。

从外卖平台截图可见,商家对”煎包有难题””饺子好咸”等普通差评,竟回复恶毒诅咒。虽然平台已折叠相关言论,但这类”诅咒式营销”正引起广泛讨论——消费者给差评的权利什么时候变成了”高危行为”?

法律解读:诅咒差评涉嫌多重违法

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吴学联律师指出,商家用”得癌”诅咒顾客已构成名誉侵权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024条,公开侮辱他人导致社会评价降低需承担赔礼道歉、赔偿损失等责任。更严重的是,这种行为同时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14条关于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。

值得警惕的是,若商家长期实施此类行为,可能面临治安处罚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,公然侮辱他人最高可处10日拘留。曾有案例显示,某网店因持续诅咒差评客户,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。

维权指南:三步应对恶意诅咒

1. 立即取证:对商家回复截图录屏,保存差评内容、时刻戳等关键信息,必要时可进行网页公证。

2. 平台投诉:所有正规平台都禁止商家辱骂用户,如案例中外卖平台就对涉事商家处以违约金处罚。

3. 法律途径:可向消协投诉(12315热线),或直接起诉要求公开道歉。杭州某消费者就通过诉讼让网约车司机赔偿灵魂损失费5000元。

平台责任:监管不力需连带赔偿

《电子商务法》第38条明确规定,平台对商家的侵权行为需承担连带责任。在上述事件中,若平台长期忽视用户投诉(如案例中”持续两年反馈”),消费者可要求平台与商家共同赔偿。市场监管部门也可对未尽审核义务的平台处以罚款,2023年就有平台因类似情况被罚50万元。

理性思索:差评不该是场”生死赌局”

商家用”得癌很灵”来威胁差评者,暴露出服务行业某些从业者的焦虑,但绝不是难题解决的正确方式。数据显示,90%消费者表示看到商家诅咒差评后会直接拉黑店铺。真正聪明的商家会选择用”差评返现””售后补偿”等合规方式化解矛盾。

记住:给差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,而诅咒顾客只会让商家自食恶果。如果你也遭遇”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得癌很灵的”情况,请勇气拿起法律武器维权!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